当企业在调整、完善品类结构时,需要根据各类的规划,引进这个类的一系列新品,并且分布在不同的价格带内。此种情况主要是企业自己根据价格带定位,寻找价位适合的供应商。
主动式新品引进前需要先作一下“小类+品牌属性”的分析,每个小类内必须存在“名优品牌类商品、主推高毛利类商品”,如果缺少必须补充。格式如下图:
注:上图中的临床类商品,可以视同名优品牌类的一线产品。
注:通过上图可以分析一下相关类的销售结果。查看主推类的布局结构。
主动性引进之前先要作一下规划,从顾客购买能力来划分,每个“子类(商品集群)”一般应该规划“高、(次高)、中、(次低)、低”几个价格带,每个价格带内应有“聚客类商品(竞销商品)、高毛利商品(主推商品)”。如果小类内的SKU数较少,就定义2-3个价格带,如果较多,就定义4-5个价格带。“聚客类商品(竞销商品)”原则上要包含市场上顾客熟知的名优品牌商品(注意:是“单品”,不是品牌企业的所有商品),这样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“品种全”。
需要补充哪些商品,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:
★品牌类商品(聚客)、高毛利商品(围绕通用名的价格带1-2个)确定。
★先确定每个集群的价格带,再确定几个价格带适合的,需要参考竞争对手的。
★确定好价格带后,再确定每个类的每个价格带内除了名优品牌类商品有多少个SKU合适。
★在规划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要考虑,就是“供应商贡献分类”,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:
★为企业带来品牌形象的供应商:名优厂家的一线产品不可或缺,店堂内的相关宣传也应以这些企业为主。堆头、花车等也应以这些企业产品为主。
★为企业带来管理技术的供应商:专业的顾问公司代理的相关商品。能为企业带来“某类商品”的营销培训、技能培训等。
★为企业带来销售额的供应商:一般以“聚客类商品(竞销商品)”为主的供应商,在不能带来高利润的情况下,可以在“促销手段”方面提供帮助。
★为企业带来利润额的供应商:以“维价”品种、区域独家品种为主。
★为企业带来营业外收入的供应商:广告收入、货位收入、返利收入等。
完成了“聚客类商品(竞销商品)”“高毛利商品(主推商品)”两类商品补充后,针对那些只能从商业采购的商品,只能作为“补充性商品”,不可替代的需要采购,可以替代的,就是比较便宜也要慎重购进,因为这样的商品很难实现市场价格的保护。
当某个品类的SKU基本饱和时,为了聚客和盈利的需要,会不断调整这个类内的SKU,基本实行“进一退一”的原则。
供应商上门推介新品的时候,不要只关注供货折扣,首先要确定商品的“聚客贡献定位、价格带定位”,然后是商品的定价,通过定价反算商品的毛利率是否符合企业要求。
新品引进时,还要考虑这个商品的“营销卖点”,(营销卖点是指营业员作产品推介时的需要介绍的特点。例如:企业是名优品牌、毒副作用少、特殊人群专用、剂型好见效快、包装量大、价格比较便宜等),如果什么卖点都没有,营业员推介的“话术”就不会有说服力,就会造成“强推”的坏印象。
新供应商来后,哪怕就是新品的条件都满足,也不要急着更替旧品,首先要考虑旧品供应商能否也达到同样的条件,还要综合考虑旧品供应商是否还有其它商品,其是否存在独家代理的商品,否则可能会得不偿失。
针对非聚客类的主推类商品,一般要一个季度全面检查一遍,看同行是否存在这些商品,如果同行存在,此商品还有其它可以替代的,没有特殊原因,此商品应该下架或者停购。如果有顾客反映主推类商品的价高,也表示同行也存在这样的商品了。
与供应商新品谈判时,在不能明确市场销售前景的情况下,一般不要在采购价格上纠结,只要满足企业的常规毛利要求就好,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供应商的市场支持策略上,放在市场风险控制上,“以销定结”是新品采购惯用的方法,这样供应商也会辅助企业做好市场营销工作,当商品过了“新品跟踪期”之后,再按市场的销售状况,改变付款规则,索取更低的采购折扣,这样供应商也会根据市场销量考量自我的盈利状况,把控风险。
商品引进回来后,就是如何定价了。商品定价又分“新品定价、老品变价、促销价”。一般企业的新品是在“新品会审”的时候,由采购部会同商品部一起定价。
当一个连锁企业在一个城市区域内市场份额做到No.1的时候,基本就会成为“价格标杆”,企业很难创造“价格领先”的低价形象,此时企业商品的选择很重要,为避免与同行商品的雷同,商业企业的采购只能做为“补充性采购”,因为商业供应商的商品铺货范围很广,所以原则上不要在这些产品中产生20%以上的毛利,否则顾客的比价心理会使企业流失很多老顾客,所以在与供应商谈判的时候,“独家销售”应作为重要参数。
针对非一线品牌企业的高毛利商品,定价一定要比同一价格带的一线名优品牌类商品低15-20%,否则营业员的推介就会很牵强。
在一个子类内,先统计出“平均品单价”,这个价格周围的商品,就是顾客最愿意接受的价格带,主推类商品的定价应以在这个价格附近。
针对临床型产品:这些商品的定价主要由医院主导,比医院的价格低15-20%左右的定价即可,其他的非品牌类商品,原则上不要高于同类的临床用药商品的价格。
新品采购过程中,为避免采购失误、减少腐败,需要确定一些基本参数,例如每类的毛利下限、SKU个数、价格带个数等等,还需要进行“新品会签”,会签部门一般是“采购、营运、物价、财务”。
内容解释:
★门店推广计划:主要填写营业员营销卖点、门店促销策略、营业员培训策略及频次、产品是否试用、赠品方式、消费者教育策略、店内广告等。
★厂家支持策略:厂家的媒体支持情况、赠品支持情况、市场活动情况;对门店的活动支持;对营业员的激励政策(带金、礼品等)等。厂家的营业外收入支持情况等。
★激励政策:span>主要填写营业员带金策略,其他奖励形式等。
★同品影响:填写主要影响的商品,准备替换的商品。
★对手询价:主要竞争对手同产品的售价、同一通用名的商品售价。
参考样表如下:
(1)、品名:感冒清热软胶囊,生产单位:大连天宇奥森
★此商品属于“风寒感冒类”商品,从企业现在经营的商品贡献表内可以看到,基本定价都是在12-15元之间,(两个10元以下的商品不是市内经营的商品),价格带的梯度没有做出来,顾客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。
★从“风寒感冒类”这个小类来看,企业缺少的是“中低”价格带的商品。
★与此商品通用名完全一致的,只有“石药欧意药业”的,“欧意”的商品现在已经停购,这样就补充了“软胶囊”的“剂型”,这也是一个卖点,从这个角度来讲此商品可以引进。
★采购进价:同商品名,可比较进价只有“石药欧意药业”的,因为“品牌”差异较大无可比性,参考“石药欧意药业”的9.1的进价,再加上信息部的询价,判断,采购价格基本合理。
★销售定价:从价格带方面分析: “欧意的感冒清热软胶囊”售价是16.5,竞争对手同通用名(或者同子类)商品售价是xx,所以建议售价应该在15元左右。
★营销手段:每年两次换季时的买赠促销,参与活动,活动期间赠品价值不低于结算金额的5%。
★激励机制:每盒提成0.5元
★影响商品:参考前面图片
★同行同类询价情况:本企业总代理,同行不存在。
★厂家支持策略:愿意参加换季的促销活动,以赠商品模式体现 结论:此商品可以引进,但是商品的实售价建议暂定为12-15元之间,因为感冒类,与清热有关的商品,大多集中在这一个价格带,而且此商品非名优品牌类,不建议超过“欧意”厂家的定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