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
首页
医药零售连锁品类管理实操作指南

十、商品补货策略

零售连锁企业的补货策略模型是影响“缺货、滞销”的重要因素,也是“库存资金占用”调整的重要策略。缺货营销销售,滞销影响资金占用、增加过期风险。二者都是企业时刻关注的焦点。

备货数量合理与否,最直接的因素就是“采购模型(或称补货模型)”。虽然不能消灭缺货和滞销,但是可以通过科学的补货模型,尽量减少二者对经营的影响。

1.补货涉及的基本概念

为了能够构建合适的补货模型,可以把商品分为“线性商品、非线性商品”。线性商品:是指那些销量较大,销售比较有规律的商品。这样的商品每天销售量比较均衡,库存下限数量按正常计算就可以了。非线性商品:是指那些销量一般,销售没有规律,销量忽高、忽低的商品。这样的商品,在计算“库存下限数量”时,很难计算准确,一般是把单价比较低的商品的库存下限增大,而单价比较高的轮椅、高档参茸等商品一般都是按“单次购买量”作为库存下限的。

一个大型连锁企业的门店规模大小差异比较大,针对大店来讲的“线性商品”可能在小店内就成了“非线性商品”,所以需要“按门店设置非线性商品标志”。

★配送频次:原则上以每周2次配货为宜(大型门店视情况,可以按天配送),门店距离在100公里以上的,需要综合考虑配送成本。原则上以“一个路线,每次配送能够装满一整车”为计量单位,计算配送频次。

★库存备货量:也称为库存上限。一般连锁企业门店的“常规药品”按10-20天左右的库存量规划;中药饮片按20-45天左右的库存规划(注意:门店规模越大,规划的天数应该越少)。

★库存下限:也称为“补货临界点”,连锁门店的库存下限天数是根据配送周期计算的,例如一周2次配送,库存下限天数就是4天。配送中心的库存下限天数是根据供应商的在途天数计算的,例如从采购下订单到可以配货的时间是6天,库存下限天数就是6天。计算方式上又分为“静态上下限、动态上下限”。按“天均销量随时计算的库存上下限,称为动态上下限”,针对销售比较有规律的商品,一般使用的是“动态上下限”;按“人为确定的库存上下限,不根据天均销量变化而变化,称为动态上下限”,针对销量比较少,货值比较高的商品,一般使用的是“静态上下限”。

★批次的请货量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:上下限差额法、批次量法。按“上下限差额法”计算批次采购量,也即“先计算库存上下限,当库存低于下限时,开始补货,补货数量=上限数量-库存数量”;如果是批次量法,当库存低于下限时,开始补货,补货数量=天均销量*补货天数。

★为了减少配送中心工作量,针对单价比较低的商品,一般需要按照中包装量倍数请货。

2、配送中心的采购模型

一般大型连锁企业,大多数商品都是先采购到配送中心,然后再配送到连锁门店。这样的好处是有效的缩短了针对门店来讲的“在途时间”,从而让门店在保证缺货损失最小的情况下,有效减少库存下限数量。但是这样相对会增大仓储和物流费用。

当连锁企业的门店数量较少、规模较小,在二三十家以内,或者单店规模很大时,配送中心可以只存放那些采购周期较长、供应商在途时间较长、周转频次较高的商品,就近采购的商业公司品种可以只存放在门店,配送中心不存货。

当门店数量较多、超过四五十家门店以上时,配送中心对外采购计算时,原则上以“配送中心的出库量为基数,计算批次采购量”;当门店数量较少、低于二三十家门店以下时,配送中心对外采购计算时,原则上以“门店的销售量为基数,计算批次采购量”。

★综合考虑“资金占用因素、批次采购量对价格影响因素、供应商赊货量承受度因素”,配送中心的批次采购量原则上以“付款规则”为参考因素设置比较方便、实用。

★预付款:针对联盟采购品种、高毛利现款主推品种、新特药等需要先预付、后发货的商品,在经过1-3个月的跟踪期后,原则上一次采购量以15-20天左右为宜。

★按帐期付款:针对商业采购的品种,一般都是按帐期或者按月结付款,按帐期付款的,原则上一次采购量以15-20天左右为宜。

★按月结付款:针对商业采购的品种,按月结付款的,原则上是“月末订货、供应商月初送货”,一次采购量以30天左右为宜。

★以销定结:针对以销定结的那些代销品种,原则上一次采购量以30-40天左右为宜,因为这些供应商一般是“每月结款一次”,批次量太少的话,供应商和企业的整体成本都会增大,太多也没有必要。

★压批结款:此种付款规则尽量少用,即使使用也应该设置“铺底金额”,防止供应商为了加快结算速度,人为减少批次供货量。这样的供应商,原则上一次采购量不要低于15天的量。

注意:针对滞销商品促销后销量的增长,采购经理一定要在ERP上注明原因、或者设置上“停购”标志,防止费了很大劲消化完毕的滞销库存又采购回来了。

3、连锁门店的补货模型

一般大型综合性药店经营的品规数在5000-10000个左右,小店一般在2500-3500个左右,乡镇店在1500-2500个左右。具体SKU数按公式“明细类的个数(200-400)*价格带个数(2-3)*贡献度组成(平均7-9个)”计算

因为门店的规模、类型不尽相同,库存备货量、库存下限的设置也要不同。为了方便ERP系统的规划,可以把门店分成ABC不同类型,按类型设置门店请货模型。

某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请货模型举例:

★因为中药饮片的特殊性,单独一个模型处理。

★常规药品的补货ABC分类原则:

※销售额占比80%的,计算为A类,去掉中药饮片。

※销售额占比80%-95%的,计算为B类,去掉中药饮片。

※销售额占比95-100%的,计算为C类,去掉中药饮片。

★库存上限天数:

※A类商品的默认16天

※B类商品的默认19天

※C类商品的默认20天

★库存下限天数:

※因为是总部配送,一周2次配送的情况,补货周期天数为4天,再加上2天的突发事件因素,库存下限默认设置为6天。

※注意:如果配送模式不同,也可以按单独分类,不同分类设置不同的天数。

★非线性商品:

※针对“月均销量”比较少的,单品货值比较高的,标志为“非线性商品”,这些商品按静态上下限设置,直接设置上限数量、下限数量、批次补货量。

※针对非线性商品的批次补货量,可以按固定数量值设置,例如:轮椅,每次补货一般只是1个;也可以按“上限数量-库存数量”设置。或者按照“最后一次”的补货量执行。

★最大陈列量:

※最大陈列量是指门店柜台货架可以陈列的最大数量。当门店面积较小时,门店存货量就要考虑最大陈列量因素了。此时应该把最大陈列量作为静态库存上限设置。

※当“最大陈列量 < 库存上限数量”时,以“(库存上限数量、最大陈列量的最小值)-库存数量”为“本次补货数量”。

★线性商品的批次补货量:

※当“库存数量 < 天均销量*(库存下限天数)”时,批次补货量=天均销量*库存上限天数-当前库存数量

※批次补货量的修正:针对一些货值比较低,不宜拆包的商品,可以根据“是否拆中包装”设置,进行“修正”。修正方式一般是不够1个中包装的,按1个中包装量计算,多于1个中包装的,按中包装量四舍五入计算。

※针对“月均销量”比较少的,没有设置“非线性商品”标志、没有设置“静态上下限数量”的商品,再进行特殊处理。例如:月均销量 在0-2之间的,上限设置为4个,下限设置为2个;月均销量 在2-5之间的,上限设置为8个,下限设置为2个。

★中药饮片请货计划模型举例:

※经营比较齐全的企业,也就在500个左右的品规,企业主要根据大夫的配方销售,按克秤重方式出库。中药饮片不拆包装的小包装一般是1KG或者2KG。所以一般企业的请货计划是把中药饮片按单独的规则处理:

★中药饮片的分类原则:

※按10%品规数计算,即中药饮片前40名左右的为A类

※按20%品规数计算,即中药饮片前40-120名左右的为B类

※剩余的按C类

★库存上限天数:

※A类的默认15天

※B类的20天

※C类的25天

★库存下限:

※中药饮片是专业公司配送,一般在途时间为4天,所以库存下限天数默认为7天左右,也可以按ABC分类设置不同的天数。

★其他参数设置参考一般药品。

温馨提醒:在计算天均销量的时候,应该把“特异销售(例如:效期促销、团购)”的数据剔出后计算,这可以通过POS收银时,作相关标志实现。

4、请货主导与铺货主导的优劣比较

当前很多中小医药连锁企业没有构建适合自己的补货模型,门店补货主要靠柜组长或营业员报计划,再加上连锁门店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、责任心不强,造成补货计划不合理、门店库存不合理,所以就有了补货计划由总部人员制定的想法。

其实不论门店主导请货,还是总部主导铺货,都离不开“补货模型”,离开了科学的补货模型,总部主导铺货会造成更大的库存风险。

★请货主导:是指门店要什么商品,以门店为主导提出,总部根据门店的请货计划配送商品。

★铺货主导:是指总部根据门店的销售、库存情况自动生成门店的铺货计划。

以“请货”为主,实际上是把门店库存商品的管理权交给了门店,库存的缺货、滞销责任也一并交给了门店。如果企业的门店数量较多、单店的规模较大、竞争环境比较激烈,建议启用请货模式。因为只有门店现场才能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状态:对手的营销策略变化、天气变化、道路环境变化等;也只有把请货权利交给门店,库存的缺货、滞销考核才能成为KPI指标。

以“铺货”为主时,总部实际是根据设置的模型生成铺货计划。如果门店的规模较小,门店规模类似,使用铺货模式可以避免一些人为阻挡商品的情况。但是这样门店的责任心、压力就会减少很多。因为药品与快销品最大的差异是营业员推荐的作用不一样。

个人建议:以“请货为主、铺货为辅”的策略可能更利于经营和管理。针对开业3个月以内的门店、针对新品采用铺货模式,其他的采用请货模式。同时针对铺货商品设置合理的退货机制。

返回列表